面试必备!TCP协议经典十五连问!

作者:微信小助手

发布时间:2021-08-04T08:52:46

前言

TCP协议是大厂面试必问的知识点。整理了15道非常经典的TCP面试题,希望大家都找到理想的offer呀


1.  讲下TCP三次握手流程

开始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处于CLOSED状态,然后服务端开始监听某个端口,进入LISTEN状态

  • 第一次握手(SYN=1, seq=x),发送完毕后,客户端进入 SYN_SEND 状态
  • 第二次握手(SYN=1, ACK=1, seq=y, ACKnum=x+1), 发送完毕后,服务器端进入 SYN_RCVD 状态。
  • 第三次握手(ACK=1,ACKnum=y+1),发送完毕后,客户端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,当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包时,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,TCP 握手,即可以开始数据传输。

2.TCP握手为什么是三次,不能是两次?不能是四次?

TCP握手为什么是三次呢?为了方便理解,我们以谈恋爱为例子:两个人能走到一起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爱,就是我爱你,并且我知道,你也爱我,接下来我们以此来模拟三次握手的过程:

为什么握手不能是两次呢?

如果只有两次握手,女孩子可能就不知道,她的那句我也爱你,男孩子是否收到,恋爱关系就不能愉快展开。

为什么握手不能是四次呢?

因为握手不能是四次呢?因为三次已经够了,三次已经能让双方都知道:你爱我,我也爱你。而四次就多余了。

3. 讲下TCP四次挥手过程

  1. 第一次挥手(FIN=1,seq=u),发送完毕后,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 状态
  2. 第二次挥手(ACK=1,ack=u+1,seq =v),发送完毕后,服务器端进入CLOSE_WAIT 状态,客户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包之后,进入 FIN_WAIT_2 状态
  3. 第三次挥手(FIN=1,ACK1,seq=w,ack=u+1),发送完毕后,服务器端进入LAST_ACK 状态,等待来自客户端的最后一个ACK。
  4. 第四次挥手(ACK=1,seq=u+1,ack=w+1),客户端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端的关闭请求,发送一个确认包,并进入 TIME_WAIT状态, 等待了某个固定时间(两个最大段生命周期,2MSL,2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)之后,没有收到服务器端的 ACK ,认为服务器端已经正常关闭连接,于是自己也关闭连接,进入 CLOSED 状态。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确认包之后,关闭连接,进入 CLOSED 状态。

4. TCP挥手为什么需要四次呢?

举个例子吧!

小明和小红打电话聊天,通话差不多要结束时,小红说“我没啥要说的了”,小明回答“我知道了”。但是小明可能还会有要说的话,小红不能要求小明跟着自己的节奏结束通话,于是小明可能又叽叽歪歪说了一通,最后小明说“我说完了”,小红回答“知道了”,这样通话才算结束。

5. TIME-WAIT 状态为什么需要等待 2MSL

2MSL,2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,即两个最大段生命周期

  • 1个 MSL 保证四次挥手中主动关闭方最后的 ACK 报文能最终到达对端
  • 1个 MSL 保证对端没有收到 ACK 那么进行重传的 FIN 报文能够到达

6.TCP 和 UDP 的区别

  1. TCP面向连接((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);UDP是无连接的,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。
  2. TCP要求安全性,提供可靠的服务,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,不丢失、不重复、安全可靠。而UDP尽最大努力交付,即不保证可靠交付。
  3. TCP是点对点连接的,UDP一对一,一对多,多对多都可以
  4. TCP传输效率相对较低,而UDP传输效率高,它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的通信或广播通信。
  5. TCP适合用于网页,邮件等;UDP适合用于视频,语音广播等
  6. TCP面向字节流,UDP面向报文

7. TCP报文首部有哪些字段,说说其作用

  • 16位端口号:源端口号,主机该报文段是来自哪里;目标端口号,要传给哪个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
  • 32位序号:一次TCP通信(从TCP连接建立到断开)过程中某一个传输方向上的字节流的每个字节的编号。
  • 32位确认号:用作对另一方发送的tcp报文段的响应。其值是收到的TCP报文段的序号值加1。
  • 4位头部长度:表示tcp头部有多少个32bit字(4字节)。因为4位最大能标识15,所以TCP头部最长是60字节。
  • 6位标志位:URG(紧急指针是否有效),ACk(表示确认号是否有效),PSH(缓冲区尚未填满),RST(表示要求对方重新建立连接),SYN(建立连接消息标志接),FIN(表示告知对方本端要关闭连接了)
  • 16位窗口大小:是TCP流量控制的一个手段。这里说的窗口,指的是接收通告窗口。它告诉对方本端的TCP接收缓冲区还能容纳多少字节的数据,这样对方就可以控制发送数据的速度。
  • 16位校验和:由发送端填充,接收端对TCP报文段执行CRC算法以检验TCP报文段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损坏。注意,这个校验不仅包括TCP头部,也包括数据部分。这也是TCP可靠传输的一个重要保障。
  • 16位紧急指针:一个正的偏移量。它和序号字段的值相加表示最后一个紧急数据的下一字节的序号。因此,确切地说,这个字段是紧急指针相对当前序号的偏移,不妨称之为紧急偏移。TCP的紧急指针是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紧急数据的方法。

8. TCP 是如何保证可靠性的

  • 首先,TCP的连接是基于 三次握手,而断开则是 四次挥手。确保连接和断开的可靠性。
  • 其次,TCP的可靠性,还体现在 有状态;TCP会记录哪些数据发送了,哪些数据被接受了,哪些没有被接受,并且保证数据包按序到达,保证数据传输不出差错。
  • 再次,TCP的可靠性,还体现在 可控制。它有报文校验、ACK应答、 超时重传(发送方)、失序数据重传(接收方)、丢弃重复数据、流量控制(滑动窗口)和拥塞控制等机制。

9. TCP 重传机制

超时重传

TCP 为了实现可靠传输,实现了重传机制。最基本的重传机制,就是超时重传,即在发送数据报文时,设定一个定时器,每间隔一段时间,没有收到对方的ACK确认应答报文,就会重发该报文。

这个间隔时间,一般设置为多少呢?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RTT(Round-Trip Time,往返时间)

RTT就是,一个数据包从发出去到回来的时间,即数据包的一次往返时间。超时重传时间,就是Retransmission Timeout ,简称RTO

RTO设置多久呢?

  • 如果RTO比较小,那很可能数据都没有丢失,就重发了,这会导致网络阻塞,会导致更多的超时出现。
  • 如果RTO比较大,等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重发,那效果就不好了。

一般情况下,RTO略大于RTT,效果是最好的。一些小伙伴会问,超时时间有没有计算公式呢?有的!有个标准方法算RTO的公式,也叫Jacobson / Karels 算法。我们一起来看下计算RTO的公式